中央政治局会议七大看点权威解读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
会议传递出许多重要信息和政策信号。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了七大看点,邀请专家进行权威解读。
◎本报记者集体采写
看点1 稳增长决心凸显 5%的全年增长目标仍是“紧约束”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及市场广阔、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并未改变。同时,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要全面客观冷静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抓住重点、主动作为,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此时召开会议重点讨论当下经济形势,说明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稳增长的决心。”多位受访专家一致表示。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室主任、九方智投首席经济学家肖立晟表示,从本次会议整体的积极定调来看,全年经济5%的增长目标仍是“紧约束”,这也意味着后续逆周期调控政策的力度将明显提升,落地时间也会相对靠前。
“本次会议释放了明确的信号,在9月24日一揽子金融政策打头阵之后,逆周期政策有望继续接力、空中加油。”广发证券(14.270, 0.35, 2.51%)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表示,如果本轮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能够作用于信贷、房地产等关键领域,四季度企业盈利增速会有拐点。
看点2 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 实施有力度的降息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切实做好基层“三保”工作。要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
“从年初看,今年的财政政策比较积极。考虑到赤字规模3.88万亿元、专项债3.9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元,以及去年发行但主要在今年使用的1万亿元增发国债,合计规模达9.78万亿元。”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但受财政收入增长不及预期、专项债发行进度偏慢等影响,年初至今的财政支出力度总体偏弱。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这意味着增量财政政策将出台,预计会推出包括增发国债、再发行一定规模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资债券等措施。
罗志恒表示,从短期看,可以从三个方面储备财政增量政策:研究追加赤字增发国债,弥补土地出让收入等下行引发的收入缺口,提高财政支出增速,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快专项债发行进度,一方面放宽专项债的使用范围,另一方面考虑将部分专项债额度调整为一般债;优化“化债”政策,推动地方从应急状态回归常态。
“着眼于进一步扩投资、促消费,接下来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额度还有上调空间。这是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的一个重要发力点。”王青表示。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
降准降息已经“在路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9月24日透露,近期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年内还可能择机进一步降准0.25到0.5个百分点;下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0.2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4.840, -0.15, -3.01%)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下调政策利率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意味着后续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等有望同步下行,与LPR挂钩的贷款利率也会下行,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居民购房负担。降准则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能力,更好助力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发展。
“下一步,稳健的货币政策应更加精准有力,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更有效地提振市场信心和预期。”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预计,四季度可能再降准0.25到0.5个百分点,再降低政策利率10到15个基点,为经济回升创造更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看点3 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解决房地产问题受到空前重视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
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显示出国家稳楼市的决心。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这预示四季度各地或持续加码政策,以更好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会议将解决房地产问题放在了空前重要的位置上,并对大幅强化房地产行业供需两端的支持政策作了具体部署,将有效提振市场信心。
而在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之前,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宣布将出台五项房地产金融新政策,包括引导银行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至15%,延长两项房地产金融政策文件期限,优化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政策,以及支持收购房企存量土地等。
针对“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这一要求,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严控增量”是第一次提出,意味着供给过剩,同时也意味着新房要去库存,就是要各地严格控制新增供地和新房供应上市,以缓解库存压力,这是提振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工具。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的要求与此前“消化存量”和“优化增量”的提法有所不同,在增量上更加强调严格控制,这意味着未来各地土地供应量、住房供应量等均将结合城市自身实际需要推进;在存量上进一步优化,对现有的存量商品房进行升级改造、改规划盘活利用等或将是重要方向;进一步提高商品房建设质量,促进“好房子”建设的配套政策有望继续落地。
当前,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已经取得了一定效果,“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商业银行已审批“白名单”项目超过5700个,审批通过融资金额达到1.43万亿元,支持400余万套住房如期交付。在协调机制“应进尽进”“应贷尽贷”“应放尽放”导向的带动下,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力度有望持续加大。
为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此前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提出了18项举措。近期,广州越秀成功退地回收120亿元,均以票据形式补偿;今年以来,武汉已有超10宗地块申请调规,申请将商办用地改为住宅用地。
“预计未来会有更多城市参考广州、武汉相关做法推进退地、调规,而与之配套的政策也有进一步优化和落地的预期。”陈文静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明确,支持收购房企存量土地。在必要时,也可以提供再贷款支持。这意味着未来更多配套资金有望进入市场,加速闲置土地盘活利用,也将为企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要回应群众关切,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
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的安排已经“一锤定音”。中国人民银行将引导商业银行将存量房贷利率降至新发放贷款利率的附近,预计平均降幅在0.5个百分点左右。
针对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陈文静表示,当前仍有限购政策的,仅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和海南部分地区,预计未来这些地方的限购政策将进一步优化调整。这将有助于发挥大城市的带动效应,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
看点4 努力提振资本市场 实现股市、实体经济与居民财富的良性循环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
“这表明党中央对资本市场的关注,以及对推动市场健康发展的决心,并希望通过对行业进行结构性调整,从而提升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增强市场稳定性。”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
中欧基金认为,长期资金在参与权益投资方面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投资周期长、交易频率低、投资风格稳健。这些资金包括保险资金、社保资金和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在投资上更注重基本面分析、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有助于平滑市场短期波动、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实现股市、实体经济与居民财富的良性循环。
“基于保险业资产负债的长期性,对保险公司的评价也应秉持长期性原则,使评价周期与跨周期投资相适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王国军建议,在监管评价、股东评价及社会评价上,要对保险资金的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予以肯定和激励。
中央政治局会议还强调,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研究出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政策措施。
长城证券(7.750, 0.11, 1.44%)首席经济学家汪毅表示,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或将提升市场交投活跃度,在多项政策鼓励并购重组的背景下,投行和股权投资机构将目光转向并购重组,有望对投行业务形成支撑。
田利辉认为,后续公募基金行业有望出现变化,包括产品服务创新、费率结构优化、信息披露改善、风险管理强化等。为了吸引更多投资者,尤其是中长期资金,公募行业可能会有更多的创新型基金产品和服务推出;通过费率结构调整,进一步降低投资者成本负担;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频率,让投资者能够更加及时准确地了解基金运作情况;加强对基金风险的管理能力,建立更为完善的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
看点5 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 让企业更专注于自身发展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要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会议向民营经济传递了更加善意的信号,良好的监管环境有助于企业在法律框架内更好地运作,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和监管行为,将让企业更专注于自身的发展。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关村(4.330, 0.06, 1.41%)国睿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会会长程凤朝表示,会议强调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反映了党中央对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压力下,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尤为重要。
程凤朝表示,会议要求“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预示未来将通过更加透明和公正的执法环境,减少企业在运营中的不确定性,增强企业信心。良好的监管环境有助于企业在法律框架内更好地运作,从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会议指出,“要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这是对民营经济的重要支持,旨在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北京威诺律师事务所主任杨兆全表示,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无疑是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持。这将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经济发展中来。程凤朝表示,这意在通过制度创新和政策支持,构建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不仅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还能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结构的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创造就业、促进创新、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次会议切中了现实问题和突出问题,将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振信心。”中泰证券(6.330, 0.09, 1.44%)研究所政策组首席分析师杨畅说。
看点6 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 扩内需有望出台增量政策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提升消费结构。要培育新型消费业态。要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托育产业,抓紧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受访专家表示,会议部署着眼于挖掘潜力较大的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同时要求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释放了扩内需的政策新信号。
将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是此次会议部署的重点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曹婧表示,中央财政要在教育、医疗、养老、托育以及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领域加大投入,从而解除中低收入群体的后顾之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既要增强居民消费的能力和意愿,也要提升消费倾向高的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缩减收入差距。
“支持服务需求潜力较大的养老、托育产业,有助于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养老和托育需求,同时抓紧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将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表示。
会议要求“提升消费结构”,西南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吴垠建议,大力发展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旅游休闲、教育文体、养老家政等消费,努力培养新产业(70.100, 0.10, 0.14%)、新业态,打造多点支撑的消费增长格局。
下一步,扩内需有望出台增量政策。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室主任、九方智投首席经济学家肖立晟认为,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出台生育和养老等消费补贴政策、扩大当前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支持范围等都是潜在选项。
看点7 持续加大引资稳资力度 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
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大引资稳资力度,抓紧推进和实施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等改革措施,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潘圆圆表示,会议再次强调“加大引资稳资力度”,说明我国积极扩大自主开放的态度,后续或将有更加具体的稳外资政策出台,包括放宽服务业外资准入等,相关政策利好国内消费者,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
对于引资稳资的具体措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研究员聂平香表示:“下一阶段,吸引外资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比如要给予外资企业全面的国民待遇,一视同仁地支持内外资企业参与大规模设备更新、政府采购等。此外,还要进一步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优化外资企业服务保障机制,全面畅通外资企业诉求反映和解决渠道。”
从数据看,今年前8个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6968家,同比增长11.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801.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5%。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表示,无论是与世界其他国家横向比较,还是与近十年来引资规模纵向比较,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都处于高位水平。
接下来,我国吸引外资或将迎来较为有利的环境。曹婧分析,美联储降息后中美货币政策周期差趋于收敛,我国低估值资产的投资吸引力将显著增强。应抓好当前窗口期,推动我国外资流入回升和资本项目改善,提升利用外资水平。
“我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变,更多鼓励性措施的出台将有助于增强外资信心。无论是直接投资还是间接投资,外资深耕中国都获得了良好的收益,外资分享中国发展红利的状况还将持续。”潘圆圆表示。
(记者 李苑 张琼斯 陈芳 李雁争 于祥明 梁银妍 汤立斌 张雪 韩宋辉 常佩琦 张良 刘礼文)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评论功能内测阶段!!!